因何改變 筷子基船澳街與俾若翰街、船澳街與海灣南街兩組交通燈年初使用;接着,家辣堂街路邊泊車咪錶位重整,由五米延長至五點五米……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項交通設施,卻令斯雨有所想、有所感。 兩項交通設施有關連嗎?先說加長咪錶車位。回歸以前一段時間,不少人喜購小車、迷你車代步,皆因車位難求,小車能泊上行人道,小彎角也能泊得入。回歸之後,博彩業升溫,豪車和七人車湧現,服務豪客;至近年,居民亦喜選購七人車代步,尤其“澳車北上”二二年底實施後,澳人颳起購買七人車之風,一些熱門車款更需預訂,市面七人車佔比上升。面對較大車型的流行,長度五米的咪錶車位,難以泊入,當局放長車位便民。 放長車位與筷子基兩組新交通燈何干?心水清駕駛者會發現,兩組新交通組採用本地甚少用的龍門架,將訊號燈高高放在架上!本澳的交通燈普遍採用桿式,插在路口,隨着七人車等大型車款增加,在車龍中若排在七人車之後,燈號會被“高大”的七人車遮擋,令後面的車一時間難察覺燈號變化,形成安全隱患。改用龍門架,交通燈設在高處,沒有死角,任何駕駛者都一目了然。 兩項交通設施皆因七人車而改變。 斯 雨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