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知明 測命運,卜凶吉,有看相之術,故坊間有謂:“薑不磨不辣,相不睇不發”之說。相士特為相學串成一篇“新著”説端詳:“金形色白聲清響,木形粗髮指如槍,色黑頂平為水相,頭尖屬火土帶肥黃。”以膚色及形狀把人分成金、木、水、火、土五種相屬,不但如此,連女人的肚臍都要看過。謂臍凹一分兒一養,二分能見子成雙,三分三個不是虛言講,臍深半寸必有五個兒郎。其實有沒有兒女並非肚臍深淺,假如臍深半寸,丈夫卻是太監型,則臍深一寸也是徒然。 繼孔、孟之後的大儒荀況,他絕對不信以相貌論人。他說:“欲觀千歲,則數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欲知上世,則審周道;欲知周道,則審其人所貴君子。”故曰:“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以微知明。” 千歲,指千年之後的事。數,指仔細審察;審,指仔細硏究;一二,表示少數,指有代表性的幾種事物。 《韓非子 · 說林上》:“聖人見微以知萌,見端以知末,故見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 《淮南子 · 汜論》:“孔子誅少正卯而魯國之邪塞,子產誅鄧析而鄭國之姦禁,以近論遠,以小知大也。” 以上所舉,通通不是靠看相貌而知,而是以近知遠,以一知萬,亦可說見微知著。譬如説:“見象箸而知怖”,因為飲食用到了象牙筷這麼華貴,必然其他餐具也要等同。食具既華貴,食材豈是鹹魚青菜?必然一闊三大,這是從儉入奢。見微知著也。看人不是看相貌,而是看其品德。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