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線路 交通事務局本月舉行首季巴士服務評鑑問卷調查,當中更將“乘客滿意度”指標的分數由原來的一成調升至百分之四十。當局此舉,相信是希望從乘客角度檢視本澳的巴士服務,藉此查找不足。然而,本澳巴士服務未必僅因車企或車長的因素影響,一些線路設計亦會造成乘客不滿。當局宜整體檢視,一些路線更應重新規劃。 根據交通局資料,目前兩家巴士公司共有一千餘輛巴士,車長有一千四百餘人,營運八十六條線路。按此數據,平均每輛巴士由三名車長分班駕駛,按輪休計算,每輛巴士每天分兩更。倘有車長大假或不適,輪休車長即要補上,可以看到人手比較緊張,對於整天在馬路上駕駛的車長來說,旣要照看乘客上落車,又要全神貫注馬路的環境,以防突發事故,要保持良好的服務質素,壓力可想而知。 另外,部分線路里數太長、車站過多。根據資料,途經車站最多的是21A線,往返媽閣交通樞紐和九澳油庫,共七十六個站,途經內港、氹仔市區、路氹城及整個路環島,試想由媽閣往石排灣社屋,乘客需要多少時間?又如最多人乘搭的25B線路,來回五十二個站,由橫琴澳口岸總站至荷蘭園馬路隨時要用一小時,也是因站多道路迂迴,乘客怎可能有滿意體驗?這些路線需要調整。其他問題,下期續談。 秦 馬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