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偉斌 多管齊下破解低生育率困境 近年來,澳門生育率持續下降。繼二○二二年本地人口總和生育率跌破一後,在二○二四年更進一步降至零點七九一,創歷史新低,遠低於人口替代水準的二點一。與此同時,二○二四年,本澳總人口中,六十五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百分之十四點五六。 據統計暨普查局預測,至二○四一年,澳門老年人口比例將升至百分之二十點九。相較於周邊地區,澳門人口結構危機更為嚴峻,長期受“少子化”與“高齡化”雙重夾擊,勞動力萎縮與社會保障壓力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儘管現行政策,如出生津貼展現了對生育的支持,但面對育兒成本佔家庭收入比例高、托育資源短缺、醫療支持不足等核心問題,政策力度明顯不足。 為了扭轉澳門生育率持續下降的趨勢,政府需加大力度推出更具實效的鼓勵生育政策。以下從經濟支援、社會支持和醫療保障三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經濟支援:加大出生津貼、設立育兒津貼,並優化教育環境。 現時一次性出生津貼激勵作用有限,難以覆蓋育兒的長期開支。建議參考內地不同省市的經驗,推出差異化、長期且分階段的支援措施。首先,在短期內,出生津貼應提升至符合澳門的經濟水平,並根據通脹率動態調整;對於二胎或三胎家庭,可在原有出生津貼基礎上進一步增加激勵金額,以強化對新生兒家庭的經濟支援。 其次,在中期層面,建議於學前階段每月發放定額育兒津貼,減輕家庭經濟壓力,營造更和諧的育兒環境。最後,在長期方面,雖然本澳已經實施十五年免費義務教育,基本消除升學障礙,但每一個家庭都希望為小朋友提供優中擇優的教育資源。每年幼兒入學面試,總人數不多,但競爭激烈。因此,建議政府建設更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體系,適當提高免費教育津貼或學費津貼,並鼓勵家庭為教育進行儲蓄,實現家校協同優化整體教育環境。 二、社會支持:擴容托育服務並提升家傭水平,切實減輕家庭負擔。 目前,澳門托兒所存在區域分佈和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若出生率上升,可能加劇這一問題。建議制訂長遠且宏觀的托兒服務發展計劃,例如在黑沙環等人口密集區增設托兒所,逐步要求受資助托兒所提供廿四小時服務,以滿足本澳輪班工作需求,並優化托兒所環境。 此外,現時大趨勢是雙職家庭的情況下育兒,即使在初生期,父母其中一方短暫離職,後續亦較大機會回歸工作。多數雙職家庭會聘請外籍家傭協助照顧幼兒;然而,家傭質素參差不齊,欠缺持續培訓與管理。政府需從源頭入手,完善相關政策,提升家傭的專業水平,以滿足雙職家庭需求。總體而言,期望政府通過優質托育服務和家傭管理,減輕雙職家庭的育兒壓力。 三、醫療保障:完善“孕前——產後——嬰幼兒”全流程服務 二○二四年十二月,政府推出《醫學輔助生殖補助計劃》,後續可進一步深化,例如增加輔助次數和擴展服務範圍,展現政府支持有意願生育的家庭。此外,產後婦女心理健康和嬰幼兒醫療保障,亦是影響家庭生育二胎或三胎的關鍵因素。建議政府加大支持,通過設立專項支持項目,提供醫療費用補貼及陪產陪病假期等措施,提升對育兒家庭的幫扶力度。 澳門的低生育率是結構性問題,其本質是居民對未來的信心不足。特區政府需主動作為,打破政策碎片化現狀,將生育政策納入《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並可考慮成立跨部門的“人口政策委員會”,統籌協調經濟、教育、醫療、住房等資源。唯有打造“想生、敢生、能養”全鏈條的政策體系,澳門的長期競爭力方能得以延續。 中華新青年協會副會長 陳偉斌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