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茶樓酒樓多已邁向現代化,術語和蠱惑招已無用武之地。 ![]() 茶樓曾有許多術語趣事,如“茶博士”就隨時“揸死人頭”服務茶客。 ![]() “飲茶”趣史 傳統茶樓興盛時,行內衍生了許多特色術語,如“揸死人頭”、“開嚟揦住”等。這些當時在港澳流行的術語又是甚麼意思呢? 術語會透露時代的環境、文化等,其中不少術語更需意會。在過去,食客用膳結賬時夥計就會對櫃檯大喊“開嚟揦住”、“開嚟禮拜”等,其中的“開嚟”其實是指來客;“揦住”,則取手有五指之意,即收五毫;“禮拜”則因一個禮拜有七天,故代表七元。因此若夥計大喊“開嚟禮拜四”,即代表收七元四毫,“開嚟禮拜揦住”就代表收七元五毫。亦有人會用“你頂帽”來代指六,六諧音綠,其實具冒犯性,不過食客大多一笑置之。 職位亦有術語,新入行的叫“細路”;樓面揸水煲的因水煲形狀關係而叫做“揸死人頭”;做點心的及整餅師傅以“案板”(工作檯)音,分別叫“細按”及“大按”;叫賣點心的是“櫃尾”、“賀壽”或“揸大巴”;熟知茶藝、招呼茶客的樓面又叫“茶博士”等。茶客飮茶時也不必開口,對着“茶博士”指指耳朵就是要普洱,指眉即要壽眉,指鼻就是要清香撲鼻的香片,指嘴就是口水之意,代表要水仙。 除了術語和手勢有趣,在那個科技不發達的年代,偶然都會有員工或食客“出蠱惑”。樓面方面由於初時不設單據,故有些樓面會“報細數”,私吞一部分款項;而在點心卡出現前,有食客會將食完的蒸籠藏於檯底,甚至拋到街上,以求計少兩件。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