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文藝隊伍的大檢閱大交流 ——接受專訪有感 春天到了,春天降臨到我們這個小城——澳門來了。 春天到,小城的居民都會感受到春光明媚、百花齊放的好風光。筆者當然也不例外,由於我是一名教育和文藝工作兼顧的老兵,因此,這個春天就特別會聯想到一個盛事:那就是籌備多時,日前在教科文中心隆重展出的“只有文藝家:致敬澳門文藝家——肖像畫及人物故事集”的盛事。 筆者筆耕多年,有幸受這本故事集編輯部之邀,接受了一次訪談。 這是一次令我非常開心的訪談,在訪談中,我不但清心直說,而且也得到了不少收穫。我感到:澳門“文總”安排的這次文藝界大檢閱(一百三十三位人士入列)不單是一次有系統的採訪,而且是一次十分有益的交流。 古語云:“觸類旁通”,文藝的範疇廣袤,影響深遠,各項藝術品株之間,都蘊含一種共通的“真、善、美”的基因,可以彼此交流,相輔相成,建立一個大藝術的生命共同體。 其二,筆者受到澳門文總特邀的科技大學講師霍超群女士的專訪,收穫良多。我想起:古代達人曾說過,問學一事,譬若敲鐘,叩之小者則小鳴,叩之大者則大鳴。其實,“訪談”這門專業工作非同小可,事先要做好功課,像一位精明的採礦者一樣,要精準地探出寶貴礦源所在,要把一位文藝家的藝術風格、個人的“心靈密碼”……都要在一篇精簡的訪談“誘導”中“發掘”出來。因此,訪者怎樣靈巧地去“叩鐘”,令那口鐘能發出如意的響鳴、回應,便是一種要求很高的學問。筆者在這次受訪中,遇到的便是這樣一位出色的“叩鐘人”,深受啟發,坦率交流,得益非淺,十分開心。 魯 茂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