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付 錯付一詞,通常用於指感情上的事,指遇人不淑、上錯花轎嫁錯郎之類的悔悟。這裡筆者借用它來指人們所從事的學術研究事業最終被證明是方向性錯誤的覺醒。 三十多年的時間,筆者所從事的語言文字之學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回首這些變化,不禁感慨:有太多的人,終生都在無意識的情況下作着試錯的努力;努力的結果,不過是組成“此路不通”四個字的一分子——納米級的分子。在長度為百年、千年的學科歷史書中,這些人的貢獻與價值約等於零。說得直白一點:人生一世,白忙活了。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剛走上講台時,我拜訪一位研究計算機與語言文字處理的前輩,他說過大意如下的一番話:我們這代學人面臨着一個巨大的歷史機會,就是實現計算機的人工智能化,完成第五代計算機的研製。如果能研究出來,我們在科技史和人類文明史上就算是有貢獻的;如果研究不出來,那就等於這一生白活了。 目前的AI領域捷報頻傳,大模型、AI工具層出不窮:Gemini2.0、Grok3、ChatGPT40、DeepSeekR1、豆包、智駕、人形機器人等等。眼看着人類的一切性能都將被AI取代,第五代計算機呼之欲出。看起來,好像前人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他們接住了這個巨大的歷史機會。但稍加了解,就會發現,AI方面今天的突飛猛進,並不是幾十年來研究成果簡單積累的結果,中間有方向性的改變,不是一條直道走過來的。比如說,如今的語音合成、語句生成,都不是按照三四十年以前的思路發展出來的。三四十年以前的語音合成,是從分析音素開始的:元音、輔音、聲調,從音素到音節,到二字組、三字組、四字組,到成句,是一點點積累、組裝起來的。 (四之一) 亞 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