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浩生 藉COP30契機展現澳綠色發展成果 青峰會:為氣候治理貢獻澳門方案 【澳門日報消息】今年適逢《巴黎協定》簽署十周年,全球氣候行動進入關鍵階段。第三十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將於十一月在巴西貝倫市舉行。澳門青年峰會政策研究組組員程浩生表示,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應善用這一契機,向國際展示澳門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經驗與成果,並進一步推動中國與葡語國家在低碳技術、綠色金融與氣候政策領域的協作,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澳門方案。 分領域分階段減碳 多年來,本澳積極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的相關履約工作,作為中國“國家自主貢獻”、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及氣候變化雙年透明度報告等文件的附件,並持續向國際社會披露應對氣候變化的數據與進展。《澳門長期減碳策略》於前年發佈後,特區政府進一步明確分領域、分階段推進減碳,力求二○三○年前達到碳達峰,並推動電力及陸上交通運輸領域優先於二○五○年前實現近零排放。 發揮綠色橋樑優勢 鑑於COP30將於巴西舉行,程浩生認為本澳可進一步發揮綠色橋樑優勢。本澳政府可考慮在COP30設立展位並舉辦專題活動,並積極參與國家的活動與事前籌備工作,全面展現澳門在碳中和會展、酒店溫室氣體排放信息披露、澳琴聯手打造零碳島等優勢領域的創新實踐。同時,鼓勵更多高校、社團及政府機構參與COP30。 其次,本澳可發揮精準聯絡人角色,聯繫內地省市有意拓展國際市場的低碳技術企業,透過葡語國家的合作網絡,加速中國綠色技術與解決方案的國際化進程,助力葡語國家實現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促區域碳市場聯通 此外,本澳政府可進一步探索《巴黎協定》框架下的機制,特別是在碳市場合作方面,以去年成立的澳門國際碳排放權交易所為切入點,對接《巴黎協定》第六條全球碳市場機制,促進區域間碳市場互聯互通,為澳門在綠色金融領域尋找更多發展機遇。 澳門可借鑒香港與舊金山灣區在地方氣候行動方面的合作模式,探討與巴西貝倫市或其他葡語國家城市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推動可再生能源、氣候適應及智慧城市建設等領域的深度交流,助力全球氣候治理進程。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