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太祖父的北漂 離鄉背井,在廣東福建沿海地區似乎是傳統。祖輩們為謀生,為子孫的安逸,咬咬牙就往外闖。 “上世紀二十年代初,父親第二次離鄉謀生。去找在上海謀生的岸業伯父(你外太祖公),兩兄弟在上海謀生,相互照應。父親在陞發首飾店做學徒,白天打工,晚間讀夜校,沒多久轉到馬玉山公司工作。” 舅太祖父九歲已獨自到漢口學經營茶葉,因年幼無法適應而返鄉,這是第二次離鄉謀生。 “清末民初出現了興辦實業的潮流,像清末狀元張騫就在江蘇南通興辦紗廠。我們老鄉馬玉山先生在香港開辦馬玉山公司,經營餅乾等食品。為擴大經營,他到澳洲向華僑招股,因祖父晚先公在澳洲經營店舖,結識不少華人,馬先生就請晚先公幫忙介紹當地華僑,成功招得一些股份。為表示對晚先公的謝意,馬先生得知晚先公的家人在國內,便提出安排在上海公司工作,於是,父親進入馬玉山公司做報關員。” 馬玉山後再到澳洲招股,晚先公又予大力幫助。回國後,馬玉山在江蘇南通開分公司,就派舅太祖父往南通任分行經理。不久,馬玉山又在北平開分公司,遂調派舅太祖父任北平分行經理。就這樣,舅太祖父攜一家老少前往上任,自此,在老北平落地生根,一住就是一輩子。舅公生於北京,如今已是老北京。 北洋時期,軍閥混戰,北平市面不安寧,北京馬玉山公司結業。舅太祖父沒有南返鄉下,多年經商經驗練就敏銳商業觸角,危中有機,他看好王府井大街東安市場附近地段的商機,由仍在澳洲的晚先公提供資本,在東安市場西門外開了玉成號食品店。沒多久,連銀行也盯上那塊地皮,購下開金城銀行。一九二五年,玉成號遷到王府井大街一一七號。 全盛期的玉成號有生產車間,特地自廣東聘了師傅做餅乾、麵包等,在王府井擁有五間舖面,兩間經營餐飲,三間售賣各類食品代銷洋酒罐頭,還做批發生意。 (聽舅公講故事 · 九) 程 文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