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心提供禮品創作與包裝訓練 ![]() 扶康會青濤中心於去年六月正式投入服務 ![]() 梁家華 發揮自身潛能 減邊緣化風險 青濤中心助高功能自閉融社會 過往社會較少針對自閉症人士提供專門康復服務,尤其高功能自閉症人士,容易被忽視。澳門扶康會表示,這類群體智力普遍達到臨界或以上水平,可能具備良好學術能力或專業技能,但在人際溝通、社交互動及職場適應卻常面臨挑戰。建議提供應有支援,讓他們在社會中發揮所長,實現自我價值,為小城建構更包容和諧社會。 本報記者 吳保權 報道 供225服務名額 扶康會青濤中心去年六月正式投入服務,成為本澳首間集日間展能訓練、職業康復及高功能自閉症支援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康復服務中心。中心共計提供二百二十五個服務名額,致力於為服務使用者及其照顧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援。 中心經理梁家華直言,現有康復機構資源多集中於智障人士,針對高功能自閉症人士支援較為有限。因此,青濤中心特設高功能自閉症支援服務,提供社交技巧訓練、職業培訓、情緒管理及升學與就業指導,幫助他們提升適應能力。同時針對他們在升學及就業的需求,中心亦提供專業輔導,協助克服和適應各項挑戰,提升學業與職場競爭力。 此外,中心同樣關注智力臨界人士(即智力發展介於正常與輕度智障之間的人群),他們在學習及環境適應方面可能面臨一定困難,並容易被社會忽略。中心期望透過強化就業能力訓練、提升生活自理及社交技巧,幫助他們融入社會,發揮自身潛能,減少社會邊緣化風險。 推多元化職業訓練 他介紹,中心另一特色是結合日間展能訓練與職業康復於一身,能提供靈活的服務模式。中心會根據服務使用者的需求與能力發展調整服務方案。如一名服務使用者初期可能主要參與日間展能訓練,在能力提升後則可逐步參與部分職業訓練,以更好配合其發展需要。 此外,中心積極推動多元化的職業訓練計劃,讓服務使用者學習貼近市場需求的技能,為將來投身公開就業做好準備。如提供禮品創作與包裝、餐飲與廚務服務、洗衣職業訓練等,幫助使用者培養職場技能與工作習慣,適應團隊合作與工作環境,提升職業穩定性,增加就業機會。 職場實景模擬訓練 梁家華指出,澳門特區政府已提出下一階段康復服務十年規劃,其中包括推動智能科技與社會共融環境的發展。現今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能(AI)、虛擬實境(VR)等技術可應用於殘疾人士的訓練與生活輔助。鄰埠地區透過智能應用程式及科技,高功能自閉症人士可進行職場及社交實景模擬訓練,以提升溝通技巧及職業能力;而語音輔助技術及人工智慧應用則可幫助智障人士克服日常生活的挑戰,增強自主能力。 他稱,去年該會亦透過社工局資助舉辦“科技共融·創科藝術新體驗”人工智能定格動畫日記工作坊,讓不同年齡和障別的殘疾人士運用AI人工智能,打破繪圖和影片技術的限制,透過定格動畫程式製作千變萬化的內容,用科技把創意實現出來。中心期望未來與科技機構及社會資源合作,引進創新技術,提升服務品質,進一步完善康復與支援體系。 理解接納殘疾人士 智障人士及自閉症人士擁有一定能力,但往往因社會認知不足而面臨重重障礙,難以融入社會。未來扶康會將為他們提供更多元化支援,包括擴展職業培訓範疇、推動更多社區融合活動,期望能與更多本地企業及社區夥伴合作,推動職場實習計劃,讓服務使用者在實際工作環境中累積經驗,提升就業機會。同時透過公眾教育,提高社會對殘疾人士的理解與接納,使更多人能夠以包容和支持的態度與他們相處。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