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啟希 心理學家: ASD人士需多元化支援 扶康會青濤中心臨床心理學家張啟希表示,過往各地對自閉譜系障礙者(ASD)的研究和支援主要聚焦在兒青群體上,較少關注他們長大後也有被支援需要,然而在入讀大學或投身社會後,仍會遇上各種挑戰。應提供多元化支援,提升他們在社會和日常的適應能力。 ASD有急增趨勢 張啟希引述,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二三年公佈數據顯示,推估美國每三十六名八歲兒童中,便有一名是ASD,相較一五年公佈的數據,盛行率有急增趨勢。從各國的數據顯示,被診斷ASD人士中有約七成至七成五被評為“輕度”,當中一些人士智力是在臨界以上或與常人無異,普遍將其稱為“高功能自閉症人士”。 他稱,香港有大學與復康機構研究統整出ASD人士遇到的困難有學習、社交、情緒、未來職涯、他人誤解、擔心受歧視、缺乏針對且系統性的支援等,可見縱使智力或語言等能力相對正常,仍有多元化支援需要。澳門每年有四千多人高中畢業和升大,相信當中有部分是高功能自閉症人士。 張啟希直言,要識別出有“高功能自閉症”青少年和成人,往往比評估ASD兒童更複雜,因為他們在多年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如被同儕排擠的“心理創傷”,或常見於ASD的“述情障礙”(難以好好地表達情緒的能力),導致他們在長大後也較易有情緒或精神上症狀,其中有些症狀與ASD症狀相似,因此在評估時要考量的面向更多樣。 有情緒或心理困擾 扶康會青濤中心正引入國際認可的自閉症評估工具ADOS-2與ADI-R,以及各種認知和情緒評估工具,並由臨床心理學家進行評估(有需要也與中心的職業治療師進行聯評),期待後續能設計出更個體化的介入和訓練。 此外,中心現時“星濤·相伴”的服務使用者有學生與在職人士,而他們都有不同支援需求,其中不少人士有情緒或心理上的困擾。中心也關注到服務使用者在職業訓練、職場與校園適應、生活自理,以及人際交友等的需求而設計出不同的服務和活動,期待在多元化支援下,能提升他們在社會和日常的適應能力。 張啟希回顧最近一年與ASD青少年和成人相處和工作中,體會到他們在人際中的負面經驗,其實大部分與其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欠佳有關。如其被排擠時會用憤怒等不被接納的情緒回應對方,實質只是想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但被斥責後也沒有人“教導”他們如何適當的表達情緒。期待未來社會能普及對ASD的認識,並能以“溫和而堅定”的態度去面對他們,一同創建能夠容納ASD人士的社會,以及看到他們的優勢和獨特性。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