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穆薩家族房屋 (圖片來源:澳門文化遺產網) ![]() 聖奧斯定教堂 (圖片來源:澳門文化遺產網) ![]() 龍嵩正街曾是澳門一條非常重要的商業街道 (黎嘉謙 攝) 龍嵩正街 今日的澳門,有不少街道的中文名和葡文名並不相同,例如龍嵩正街(Rua Central)。龍嵩正街,始於新馬路,終於風順堂街,長約三百六十米。 龍嵩正街開闢於一八四八年,是當時城區街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其中文街名可知,街道和附近的聖奧斯定教堂(又稱龍鬚廟、龍嵩廟等)有關。 傳說教堂初建時,建築頂部用面積較大的葉子覆蓋,造型簡陋。每當有大風吹來時,葉子便隨風飄揚,因此人們稱之為龍鬆廟,後改稱較文雅的“龍嵩廟”。由此可知,龍嵩正街和花王堂街等以教堂命名的街道一樣,具有宗教背景,反映了城區的宗教屬性,這是當時澳門的特色。 那麼葡文名“Rua Central”有何意義? 從字義來看,龍嵩正街是當時城區的“中央大街”。大家可能會想到,現時澳門舊城區最重要的商業大街是新馬路,不過在上世紀初新馬路未通車前,龍嵩正街無疑成為了一條重要的商業街道。當時,街道兩旁商業極其繁盛,不但中國人開設店舖,還有來自印度穆斯林商人,包括穆薩家族。家族中的卡薩姆 · 穆薩(Cassam Moosa)來澳經商,曾取其譯名“架深”作為其店舖名稱。家族在街道45-47號擁有兩座帶有中西合璧風格的建築,因此該房屋被人們稱作“穆薩家族房屋”。 除此之外,孫中山等歷史人物曾在龍嵩正街活動。一九一三年夏天,宋教仁被暗殺後不久,孫中山從上海趕至澳門探望病重的長女,住在孫眉於龍嵩正街的寓所之中,同時和陳炯明取得共識,陳氏同意廣東參與反袁的“二次革命”。幾年前,位於該街的司法警察局遷往別處,改建工程正在進行中。 時過境遷,龍嵩正街已經成為澳門一條平凡的街道。然而,種種歷史故事告訴我們,這條街道看似平凡,但不普通。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