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民聯智庫探育跨學科人才



民聯智庫辦第二期“民生座談會”探討教育與經濟協 同發展

    科教結合搭科研深造平台



    民聯智庫探育跨學科人才



    【澳門日報消息】由民聯智庫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民生座談會”前日假民眾頤菁中心舉行,第二期以“教育與經濟的協同發展”為題,邀請到澳門城市大學教育學院教授黃碧云、澳門培正中學副校長陳敬濂、中聯辦研究室副處長王自華等嘉賓,座談會由民聯智庫理事長陳冰冰主持,針對經濟適度多元下跨學科教育與創新人才培育展開研討。

    結合產業激發潛力

    黃碧云透過案例分析指出,跨學科項目可涵蓋社會保護與特殊群體需求、科技與教育的結合,通過短、中、長期的培養模式,為學生搭建從興趣探索到科研深造的平台。澳門在推行跨學科教育方面具有教師資源豐富,政府支持等優勢,但在推進跨學科體系仍需解決課程時間不足、與產業結合有限、以及家長接受程度不一等挑戰,強調跨學科教育不僅是理工科與科技的結合,更需融入藝術、人文精神及公民意識,核心在於解決實際問題,期望政府通過更多真實環境中的實踐,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保有對社會的關懷與責任感。

    陳敬濂以教學實踐為例,指出AI技術對教育質效的變革性作用,例如在輔助英語教學上不僅能實現一對一即時反饋,中等程度學生進步顯著,也能借助AI工具完成編程學習,展現未來教育打破學科壁壘、激發創造力的潛力。建議構建“教育——就業——產業”聯動的教育生態,邀請企業定期到校與學生座談、設立專項獎學金、提供實習崗位,通過課程改革與技術融合,為國家輸送敢創新、能跨界的全球化人才,實現教育賦能與社會發展的雙贏。

    新教育模式育人才

    陳冰冰指出,本澳經濟適度多元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長遠佈局,教育培育人才與經濟發展的銜接至關重要,強調若能讓學生看到跨學科教育的實質回報,例如就業前景或社會貢獻,家長也會更願意支持新教育模式。建議政府需制定長遠規劃,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與本地產業需求結合,產業規劃可給予高校辦學和培養人才的指引,同時與企業合作提供實踐平台,讓教育為經濟發展輸送人才。

    研討會期間,與會者就澳門如何克服挑戰、推進跨學科教育展開熱烈討論,為本地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出席座談會還有民聯智庫副理事長許治煒、施俊忠,崔基錫,施華霖,副秘書長劉嘉琪,理事陳銳鋒等。



76

鮮花
19

握手
53

雷人
22

路過
48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