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兩會”期間,探討網絡詐騙是焦點之一。 熱門網站投放廣告防騙 網絡詐騙,層出不窮。不論是讀飽書的大學生,還是自命“薑越老越辣”的長者,都隨時中招。尤其是“王星事件”後,東南亞電訊網絡詐騙等跨境犯罪活動,再度備受關注,加上人工智能(AI)越來越普及,“AI換臉擬聲”問題,都成為今年“兩會”的焦點之一。 日前出爐的“兩高”工作報告,均提及打擊電訊網絡詐騙活動的執法情況,其中指出各級法院審結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四萬件、八點二萬人,同比增長百分之廿六點七,依法嚴懲涉緬北等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檢察機關協同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起訴利用網絡實施的犯罪廿七點二萬人。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起訴七點八萬人,同比上升百分之五十三點九。 全國政協委員、內地男星靳東,在“兩會”期間也透露自己的臉孔常被歹徒拿來“詐騙”粉絲,呼籲立法禁止AI換臉。 “魔法打敗魔法” 如何提升大眾防範網絡詐騙的能力?或者只能靠“魔法打敗魔法”。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崔世平就建議,利用大部分網民包括未成年網民習慣使用移動設備隨時隨地上網,接收“短平快”的信息已成日常習慣,就如網友所說“視頻越刷越上癮”,正因如此,建議有關部委遵循未成年人群體經常瀏覽熱門網站的固有習慣,通過在這些網站的首頁投放打擊網絡詐騙的普法廣告宣傳短片,讓網絡安全的溫馨提示時刻出現在未成年人上網的所及之地,潛移默化讓他們提高信息辨別能力和網絡安全防患意識。 (北京十一日電) 本報記者 黃煒熊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