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粵港澳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



粵港澳共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

粵打造大灣區自然生態屏障

    昨“世界濕地日”



    粵港澳完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



    今日是第二十九個“世界濕地日”,今年主題是“保護濕地 · 共築未來”。

    廣東省生態環境廳解讀最新印發的全面推進美麗廣東建設的實施意見表示,規劃完善粵港澳三地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以水鳥、水生生物、紅樹林等保育保護為重點,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合作。

    規劃指出,廣東深入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完善粵港澳三地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深化生態環境同保共治,共建國際一流美麗灣區。推進大氣環境評價、珠江口鄰近海域保護、車船用油、綠色產品、綠色物流、綠色金融等領域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推動大灣區率先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應急、海漂垃圾防治等領域深度合作。以水鳥、水生生物、紅樹林等保育保護為重點,強化野生動植物保護合作。以節能環保技術、生態環境服務、綠色能源科技等為重點,搭建大灣區生態環保產業技術合作平台。

    應對國際貿易壁壘

    依托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台,強化綠色金融、綠色貿易、綠色能源等領域國際合作,提升綠色投融資能力,推動更多綠色項目落地實施。建立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標籤、碳排放核算等體系,加強與國際銜接,積極應對碳關稅等國際貿易壁壘。

    規劃提出,要築牢南粵自然生態屏障。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築牢“三屏五江多廊道”生態空間格局。加強對南嶺生態屏障、粵港澳大灣區外圍丘陵淺山生態屏障和藍色海洋生態屏障的系統性保護修復。依托骨幹水系,統籌推進陸地、海洋、濕地保護修復。

    結合綠道、碧道、碧帶、古驛道等線性開敞空間建設,構建滿足水生生物繁殖洄游、水鳥和候鳥遷飛停留、陸生野生動物棲息遷徙等需要的特色生態廊道網絡體系。以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為重點,健全自然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加大自然生態保護監測評估,持續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

    推綠盾自然保護地

    健全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整體推進陸海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建設,維育和保護區域典型生態系統。推進嶺南國家公園、丹霞山國家公園創建,高標準建設華南國家植物園、深圳“國際紅樹林中心”、國家林草局穿山甲保護研究中心等,加強紅樹林、珊瑚礁等南海特色海域生態系統和中華白海豚、海龜等重要海洋生物棲息地保護。加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保護全球候鳥和野生動物遷徙通道。

    規劃同時指出,以降低細顆粒物濃度為主線,推進大氣污染精準化、協同化、一體化防控,攜手港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空氣質量改善先行示範區。

    探索建設無廢灣區

    全域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積極探索“無廢”灣區建設路徑,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固體廢物協同處置。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健全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廣州  二日電)



    本報記者  方春城  報道



21

鮮花
39

握手
8

雷人
18

路過
2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