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 作 者:艾薩克 · 阿西莫夫 出 版 社:江蘇文藝 譯 者:葉李華 出 版 年:2014年1月 人類仍活在他半世紀前的想像裡 “硬科幻之父”艾薩克 · 阿西莫夫,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之一。他出生於一九二〇年,十九歲開始發表小說,卻預言了現今的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互聯網時代乃至人類將進行太空殖民,被廣大讀者譽為“神一樣的人”。他以深邃的想像力、嚴謹的科學邏輯以及對人性深刻的洞察,構建一個又一個既遙遠又親近的宇宙世界。正如書腰的廣告詞所說:“人類一百年的進步還追不上他十頁的想像”。世界首富馬斯克亦是他的書迷,在其傳記及訪談中多次向阿西莫夫致敬,從小便夢想把他的小說場景變成現實。 或許大家沒有讀過阿西莫夫的小說,但機器人三大法則,肯定都曾有意無意地接觸過。《阿西莫夫機器人短篇全集》首頁便大書三大法則: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因不作為使人類受到傷害;二、除非違背第一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三、除非違背第一及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這本書彙聚了阿西莫夫機器人系列的精華之作,共三十一個短篇故事,在豆瓣評分九點二之高。我最為深刻的是壓卷之作《雙百人》,這也是阿西莫夫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安德魯原是馬丁一家購入的實驗型家用機器人,初到馬家只是處理家務。然而在馬丁的指導下,他不僅掌握了高超的木雕技藝,賺了很多錢,更開始學習廣泛的知識,從文學到哲學,從藝術到科學,他的知識庫迅速膨脹。這使他意識到儘管自己與人類別無二致,但始終被束縛在“三大法則”裡,無法真正體驗自由。在小小姐蘇珊的啓發下,他決心要取得“人籍”,最終用他名下所有的財產,把機身換成人身,把大腦換成有機體,甚至以死來換取自由之身。這個過程用了兩百年。阿西莫夫在篇中探討了機器人與人類身份的界限,不僅深具哲學意義,也反映其對人工智能未來發展的擔憂。 本書另一短篇《鏡像》,讀來深感震撼,這是阿西莫夫機器人系列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故事圍繞一台名為“R. Daneel Olivaw”的人形機器人展開,這個機器人在阿西莫夫的四個長篇小說及“基地系列”出現過,本書把他的名字譯為“機 · 丹尼爾”。他擁有高度發達的邏輯分析能力,對人類情感有着深刻理解。《鏡像》講述兩名數學家,爭論一篇論文的歸屬權。他們去參加有關神經生物物理學的星際會議,見過面並相互仰慕。其中一位聲稱悟出一種革命性的數學分析方法,並準備了一份論文提綱。然而,對方也準備了一份基本相同的書面稿,雙方各執一詞,指對方偷竊自己的想法。由於他們的地位和聲望,不用接受職業品行的審訊,因此無法確定誰在說謊。機 · 丹尼爾來到地球請教一名數學家,該數學家幫助他理解人類複雜的情感和慾望,從而預示機器人發展可能達到的高度,同時大力譴責科學領域泛濫的剽竊行為。 書中引人深思的地方太多了,或探討機器人的自我意識覺醒,或描繪人機合作的奇妙冒險,或反思科技倫理的邊界,數十年來引發全球讀者對人工智能、人性以及未來社會的無限遐想,讓人類見證機器人從工具到夥伴的轉變。同時提醒着人類在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也要堅守倫理道德。不禁使我深思,現在出版如此多科幻小說,影視界又掀起一波“科幻熱”,情節大多天馬行空無法收尾、無法自圓其說。 讀過阿西莫夫的硬科幻,便會明白真正的科幻創作,是在尊重科學結論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設想,而非只懂一點皮毛,憑着一腔熱血瘋狂妄想。 傅閒雲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