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禮》記載祭祀五帝 ![]() 初三赤口,傳統不宜拜年,不少居民會到廟裡上香祈福。 ![]() 初四為接灶君的日子,祈求全家平安、家運昌隆。 ![]() 年初三為何稱“赤口” 農曆大年初三又稱為“赤口”,傳統不宜拜年,避免口舌之爭,不少人選擇留在家中祭祀神明,或到廟裡祈福、揳太歲,趨吉避凶,祈求新年順遂,故“赤口日”亦稱為“小年朝”。 赤狗“熛怒之神” “赤口”又稱“赤狗日”。民間傳說,赤狗是“熛怒之神”,主要負責鬥訟之事,不吉利,故是凶日。赤狗全名是赤熛怒,是古代讖緯家所謂五帝之一,屬於南方之神,主司夏天,亦有人稱他為赤帝。 沖犯赤狗致貧窮 在中國古代先秦典籍《周禮》中,已載有祭祀五帝,分別為東方青帝、南方赤帝、中央黃帝、西方白帝和北方黑帝,赤熛怒就是古代要祭祀之人。“赤”字亦有“赤貧”之意,外出沖犯赤狗會帶來貧窮,老一輩甚至於初三日足不出戶。年初四則是“接眾神”的日子,相傳灶王爺會到家宅清點人口,故習俗上不宜出遠門,在家中恭接神明,佑讓新的一年全家平安、家運昌隆。初五則是財神生日,不少商戶、民眾都會在這天“接財神”,除了祭財神還會倒垃圾,送“五窮”。時移世易,雖現時大家對傳統習俗已沒有太多講究,但中國農曆新年習俗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成為人們心中不可或缺的文化遺產。 欲知更多詳情,立即掃碼欣賞。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