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銀飾品受歡迎 不少旅客及居民到場觀演 民族藝術賀歲表演各顯特色 黔冀手工藝攤位展非遺文化 【澳門日報消息】文化局主辦的“歡樂春節系列活動——二○二五年新春賀歲活動”之民族藝術演出,昨日下午三時半在南灣 · 雅文湖畔精彩上演,觀演者眾。同場特設河北和貴州兩省非遺傳承人攤位展示,精品紛呈,為小城增添濃濃的春節氣氛。 當局今年邀請河北省歌舞劇院、貴州省從江縣民族藝術團、貴州省歌舞劇院及貴州省雜技團等表演單位來澳獻演助興。昨日下午,在南灣·雅文湖畔上演多項富有河北及貴州地方韻味的賀歲表演,內容豐富,各顯特色,不少旅客及居民尤其一家大小到觀支持。 現場特設的民族特色手工藝展示攤位,亦是活動一大亮點。其中,河北省級非物質文遺代表傳承人展示一系列手工藝品,帶來包括井陘木雕、金銀細工、內畫、定瓷燒製、雕漆;貴州省非遺項目展示則有蠟染技藝、藍靛染工藝、苗族銀飾鍛造技藝、竹編技藝、泥牛黃等,讓公眾一睹我國難得的傳統工藝文化。 其中的苗族銀飾鍛造技藝(惠水)源於清朝年閒,幾百年間形成獨特的民族風格,佩戴銀飾是苗族盛裝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分為頭飾、耳飾、頸飾、手飾、盛裝銀衣飾等。無論節慶或婚喪嫁娶,每當穿着傳統服飾時,女性都要佩戴銀飾,以顯示美麗、富有和高雅。其次,貴州泥牛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型,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至距今四千至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發展到漢代已成為重要的藝術品種,歷史悠久,值得細賞。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