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 旅行時我特別喜歡光顧一些本地人喜歡的舖子,所以每當有當地人介紹一些好去處時,我都忘不了問一句:這是本地人常去的地方嗎?因為總覺得那些專為遊客而設的“好去處”有點不大真實。記得逗留在布拉格期間,我經常問酒店的職員,哪些是當地人常吃的食物及喜歡去的餐館?回想起來實在有點天真,我仍然以為遊客和本地人的活動範圍是被很好的分隔開來。現實當然不是這樣。 不知打從哪時開始,我喜歡的地道舖子及吃的尋常東西竟然被遊客愛上了。小時候經常吃的雲吞麵、蛋撻、奶茶和叉燒,現在都變成名物。剛巧我愛去的那些舖子都被遊客“盯上”了,要進舖子裏吃最少要在外面排隊等上半個小時。就算外賣也要等上老半天。好不容易鑽到舖子裏,同枱吃飯,擠在一起的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旅客,一時失神,也弄不清自己是遊客還是本地人。為了縮短食客用餐的時間,餐牌變得簡單化,集中推介幾種“皇牌”食物。遊客當然跟着餐牌點,連我也為了免卻麻煩,點“皇牌”食物了事。 說來我過去常光顧的那家茶餐廳較多做街坊生意,現在目測看來一個街坊也沒有。那些本來招呼街坊的侍應也要結結巴巴說起普通話及英語來。原本只是賣奶茶、咖啡、三文治的現在也售賣紀念品了。我竟然不由自主地買了兩款紀念品,想來也有點匪夷所思。我真的把自己當遊客看待了。 我開始懷疑出門多了,人會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身份。簡單來說,他們習慣了用旅客的身份生活,不論在自己的地方或者是外地。這種生活方式我也說不出是好是壞,記得有一句經常被引用的話:處處無家處處家。事實上,這種身份的變化不單發生在人身上,連舖子也不地道了。 區仲桃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