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的回憶 壓歲錢,即廣府話中的利市,正是孩子們過春節的恩物。 即使時代不斷演變,中華民族的美德始終不變,佳節的慶賀氛圍也始終不變。它是我們民族生命力凝聚的來源,是我們萬眾一心的感情密碼的綻放。 春節很快就到了,我這個老頭,竟然會回味起少年兒童時代,在故鄉度過許多個春節的往事來。一句“返老還童”,此語不虛也。 歲月悠悠……童年似乎是那麼遠——但,在回憶中,它又是那麼近,就像是昨天的事一樣,歷歷在目,暖在心窩。 小時候,在故鄉一個小鎮裡長大(上世紀四十年代前後),過春節對孩子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以一起歡聚,共享天倫,這是歡樂的大前提,然後演化為種種賀歲的凡俗習慣。 首先,可以一個最熱鬧的氛圍說起,那便是小鎮每年都會有一個盛大的“社戲”,省港澳叫“神功戲”,不亞於今日的巨星演唱會和古早“嘉年華”的熱鬧。一早,便訂下了省內有名氣的京劇班子,先在小街上貼滿了公演的劇目,三天三夜的好戲連場:《四郎探母》啦,《龍鳳呈祥》啦,《玉堂春》啦……但小孩子們最愛看的,還是全武行的《三岔口》、《定軍山》、《大鬧天宮》…… 戲台就在小鎮唯一宏偉的祖廟內。一開演,人如潮湧,戲台前的空地上擺滿了各種美食攤子、煙花爆竹,和一些美麗奪目的年畫……於是,孩子們的利市錢就這樣有聲(燒爆竹)有色(看戲、買年畫)地“享用”罷了。過了人日,又要收拾書包,準備唱“小嘛小兒郎,背着那書包上學堂,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只怕先生罵我懶呀,沒有學問,無臉見爹娘……”的勵志歌上學去啦。 魯 茂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