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東望洋火藥局和得勝斜巷(下)



得勝斜路五十五號房屋 (圖片來源:澳門文化遺產網)

一九九一年劃分堂區時火藥局斜巷部分(圖片來源:印務局)

一八六六年地圖火藥局和道路的部分 (圖片來源:澳門科技大學“全球地圖中的澳門”網站)

    東望洋火藥局和得勝斜巷(下)



    上期提到,這條“火藥局斜巷”實質上就是今日的得勝斜路。此路長將近二百米,呈西北——東南走向,西達得勝馬路,東至文第士大宅路口處。



    有學者對街名作了一番梳理,指出“火藥局斜巷”具體街名出現在一九二五年的澳門市街道命名冊,在此之前具體街名並未見於各檔案。翻查政府公報,該道路的中文街名最早以“新火藥局馬路”的名字見於一八九三年,翌年亦有相關記錄。

    自一九〇四年起,公報多以“火藥局馬路”或“火藥局斜巷”稱呼該路。至於稱呼的改變上期已有提及,在此從略。另外,在一八六九年政府公報所載的拉匝祿區街名表中,火藥局斜巷或相關街名並不見於表上,反而是附近的東望洋斜巷表列其上。綜上可見,一九二五年街道名冊的記錄是相對靠後的,該街道以火藥局定名的年份應在一八九三年之前,而據下文可知此事並不早於一八六六年。

    街道定名並不代表街道開闢,亦不代表該道路起初即以火藥局命名。翻查澳門古地圖,得勝斜路較早見於一八六六年澳門地圖和一八八四年澳門港城圖。通過查閱這兩幅地圖,我們可以清晰見到有一條道路從聖安多尼堂附近(即以前本專欄曾提及的三巴門舊址)引出,經過西洋墳場,延伸至今文第士大宅路口處。對照今日澳門地圖,此道路對應着今日的新勝街、西墳馬路、高偉樂街和得勝斜路。此道路貫穿東西,和城牆一線平行,應為城牆外的一條骨幹道路。

    一八六六年地圖標明了今得勝斜路的街名,葡文為“Estrada da Guia”,中文名稱可譯作“東望洋馬路”。此事說明一八六九年街名表失載此街,可知此街開闢年份應在一八六六年前。

    更甚者,火藥局斜巷何時正式改名為得勝斜巷仍有不同記載。有學者根據報章報道,認為改名事發生在一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惟翻查政府法例,一九九一年劃分堂區時仍以“火藥局斜巷”作為大堂區和望德堂區的界線,而“得勝斜路”最早見於政府法例者是一九九三年。正因如此,在更多材料出現之前,我們可把改名事定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即可。

    事過境遷,隨着上世紀火藥局斜巷的改名,一段關於東望洋火藥局的歷史彷彿蒙上了灰塵,隱沒於歷史的長河之中。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93

鮮花
32

握手
61

雷人
15

路過
64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