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論深合區建立綜合型高職院校的必要性之二

    論深合區建立綜合型高職院校的必要性之二



    四、深圳:兩種教育均衡發展的典型例子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二○二○年十月十四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上,高度讚揚深圳四十年來取得的成就;深圳取得的成就,和深圳當局重視教育建設是密不可分。

    一九八○年五月十六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四日,深圳當局決定籌辦深圳第一所大學:深圳大學。一九八三年九月廿七日,深圳大學開學,第一批210名本科生到校上學。其建立僅用了八個多月,創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深圳速度”。深圳大學的建立,為深圳培養了一批傑出人才,如騰訊5人創業團隊中的4人:馬化騰、張志東、許晨曄、陳一丹,都是畢業於深圳大學。

    深圳的普通高等教育經過四十年左右的建設,除深圳大學外,還建立了另外10多所具規模的研究型、應用型大學,如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在四十年左右,建立了這批大學,可說是另一個“深圳速度”,深圳的大學,為深圳的發展培養了大量研究型、應用型人才。

    深圳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肇始於一九九二年。一九九二年十一月,深圳當局成立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籌備組,目的是建立深圳第一所高職院校: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一九九三年九月十三日,學院舉行首屆新生開學典禮;一九九七年九月,學院更名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院在往後的發展中,多年來,在全國超過1,000所高職院校的年度排名中,屢次名列第一名,二○二三年九月八日學院更名為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目前,除深圳職業技術大學,還建立了另外3所高職院校: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深圳城市職業學院,深圳的高職院校為深圳培養了大量高層次操作型人才。

    總部位於深圳的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下簡稱“華為”),一九八七年創立時的初期,只是一家生產電話交換器的小公司,目前,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的發展得到成功,其中一個亮點:重視技術研究和培養人才。

    二○二二年七月十五日,華為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的前身)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定,目的是華為與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以華為技術、華為產品、華為認證為主導,共同培養ICT高層次操作型人才(如網絡設計、網絡營運的人才)。二○二二年十二月三十日,華為與深圳大學簽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目的是華為與深圳大學,在重大ICT科研項目上,共同培養研究型、應用型人才。

    從上述可知,一個地方(如深圳)、一個產業(如航空產業、ICT產業)、一個企業(如華為)的發展,需要研究型、應用型和操作型人才的支援,即需要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支援。在這客觀訴求下,兩種教育均衡發展,是必然結果。深圳是這兩種教育均衡發展的典型例子。

    五、對上述,與澳門教育發展相關的重點事件的反思。

    (一)對《定位和作用》的反思

    《定位和作用》(下)論述了當前澳門高等教育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文章指出其中一個制約因素是:人才培養結構、質量與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不相適應,人才培養的方式方法與社會需求的匹配度還不夠高。文章歸因於:澳門高校學科建設存在“偏科”現象及學生選科較集中。筆者認為:對人才匹配這問題可進一步探討,可從產業界、高校、學生,這三方自身定位,緩解這問題。

    澳門產業界在發展一個產業時,按自己的能力,定位發展產業鏈哪部分的業務、全部或部分?從而知道需要人才層次中哪類型人才;澳門高校按自身積澱、發展方向、產業界需求,定位培養人才層次中哪類型人才、全部或部分?學生按自己的才能、就業需求(如希望在本科畢業後,即投入就業市場,改善生活條件),在生涯規劃中,定位自己成為人才層次中哪類型人才?筆者相信:若這三方能清晰定位,有效溝通,應可緩解人才匹配這問題。

    目前,澳門不少組織(如教青局、人才發展委員會、高校、企業、民間團體等)對人才匹配這問題做了不少工作(如發表人才需求報告、企業參觀、高校體驗、生涯規劃指導等),相信可妥善緩解人才匹配這問題。另一方面,一所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的建立,必定在人才供給、學科建設、辦學方式、生涯規劃等方面,提供更多選項,這是緩解人才匹配這問題的另一途徑。

    (二)對澳門旅遊學院重新命名為澳門旅遊大學(澳旅大)的反思

    澳門旅遊學院(澳旅大的前身)無疑是一所以旅遊業為本位的高職院校,它的教育目標就是使學生就業於旅遊業。澳門旅遊學院多年來為澳門旅遊業培養了大量的高層次操作型人才,如前所述:這個重新命名的舉動,是澳門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歷史性時刻,因為澳門建立了第一所職業技術大學。另一方面澳旅大會以更高規格,培養澳門旅遊業的高層次操作型人才。

    特區政府二○二三年十一月一日公佈《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規劃(二○二四至二○二八年)》(下簡稱《發展規劃》)。《發展規劃》開宗明義指出要“增強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展效應”,指的是:要增強五大產業(綜合旅遊休閒業、中醫藥大健康產業、現代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產業)之間的協同發展效應。筆者認為,這協同效應,不單在產業實作方面產生,也應在人才培養方面產生,澳旅大無疑定位於綜合旅遊休閒業的人才培養,相信較難與其他產業的人才培養溝通。

    在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框架下,實現大學為主,二級學院為輔的佈局,開設與五大產業相關的二級學院;由大學主導,實現各二級學院的師資共享、設施共用,學術合作等。例如:資訊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大健康、現代金融業,實現跨學科合作,定能產生更佳的學習成效。筆者相信,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的建立,對五大產業的人才培養,可產生協同效應。

    在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的框架下,大學的擴充也相對容易。目前,大灣區展現廣闊的發展前景,面向大灣區發展而開展的航空產業,相信是大有作為。澳門在“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基礎上,配以旅遊業、現代金融業、會展商貿及文化體育產業的聯動,發展面向大灣區的航空產業下游的服務性業務(如機師培訓、航空及機場管理、空中乘務、客運、貨運等),相信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在人才培養方面,以二級學院的形式開辦航空學院,那麼,就能較快地展開人才培養的工作。

    在此,筆者覺得,澳旅大無疑是一所出色的專業型職業技術大學,但在產業協同發展、人才培養靈活性考量下,一所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的建立,相信是更佳的選擇。

    (三)對澳門大學在深合區籌建新校區的反思

    在二○二四年六月十七日澳廣視新聞報道中,報道了澳大在深合區籌建新校區的消息。在新聞報道的視頻中,校長宋永華說:“開設剛才也談到的醫學院、工學院、信息學院和設計學院,以滿足到橫琴深合區,對高科技、大健康、金融以及各方面人才的需求。另外,我們要在深合區建立澳門大學高等研究院,推進前沿科技研究和產學研的轉化。”

    從宋永華的表述,可知澳大在深合區的新校區,主要培養研究型、應用型人才,這和澳大的積澱及定位:粵港澳大灣區西岸綜合性研究型大學,是一致的。前述一個地方的發展,需要高等普通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支援,澳大在深合區的新校區,相信可滿足深合區對高等普通教育的需求,但深合區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需求,仍待跟進。

    二○二一年九月五日,中央政府公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簡稱《總體方案》),提出建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深合區),並在深合區實施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機制。二○二一年九月下旬,筆者寫了一篇名為《橫琴與“澳門大灣區職業技術大學”──論兩者互為對方帶來的機遇》文章,發表在二○二一年十二月出版的《澳門經濟學報》第51期;文章論述:澳門需要建立一所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培養高層次操作型人才,但礙於澳門各方面條件,而不能建立的困境,但藉着深合區的建立及其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在深合區,為澳門建立一所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帶來了機遇。

    隨着時間的推移,在深合區建立一所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已變成同時滿足澳門和深合區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需求的客觀事實。目前澳大已在深合區籌建新校區,相信在深合區籌建一所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的工作,可緊隨其後而展開。

    綜合上述對各事件的反思,在深合區建立一所綜合型職業技術大學:澳門大灣區職業技術大學(澳灣大)有其必要性。澳灣大立足深合區,為澳門、深合區、大灣區培養高層次操作型人才,相信澳灣大必能做出應有貢獻。

    六、總  結

    二○二一年八月至十一月期間,香港無線電視播放共12集的專題紀錄片《無窮之路》。《無窮之路》的第5集:大學夢,講述一位來自四川涼山州的學生王補都,入讀成都的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的故事。王同學期盼高職院校培養他成為一位操作型人才,畢業後,即可投入工作,從而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條件,使他感到就業的光榮,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王同學提供人生出彩機會。

    成都是我國高等教育重鎮,現有20多研究型、應用型大學,其中7所是“雙一流”大學,最著名的是四川大學。澳大校長宋永華本科畢業於現已併入四川大學的成都科技大學,宋永華在成都科技大學的學習,奠定他成為出色的電力系統專家的基礎。另一方面,成都現有20多所高職院校,如成都藝術職業大學、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和先前提及的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等,在成都,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均衡發展,得到具體的落實。

    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均衡發展,既是“地方發展”的要求,也是“人的發展”的要求,兩種教育均衡發展,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必由之路。   

    (下)





    澳門大學軟件工程碩士  梁根潤



100

鮮花
65

握手
83

雷人
76

路過
24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