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團隊公佈調查結果 有團體昨公佈澳門居民的精神健康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受憂鬱或焦慮症困擾佔比均較多 澳青年精神健康差於長者 【澳門日報消息】港澳心理衞生會、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聯合開展“澳門精神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近一千五百名本澳居民中,憂鬱症的風險爲百分之二十七,焦慮症風險百分之十九。在十八至三十四歲的青年受訪者中,有百分之三十五點九受中至重度憂鬱症影響,反映年輕人的精神健康風險更高,不容忽視。同時,超過一半受訪者受到情緖困擾時無意尋求專業人士協助,最大原因是覺得自己有能力應付或生活忙碌。研究團隊建議應考慮持續監測澳門居民的精神健康情況,如每五年一次定期調查,作為人口健康評估的一部分。 收集千五有效問卷 調查結果發佈會昨日上午十時半假帝濠酒店廿一樓會議室舉行,港澳心理衞生會常務理事程志剛、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教授林德明、精神科專科醫生何志榮、香港心理衛生會首席企業培訓顧問黃廷儼介紹調查結果。 他們表示,調查於今年四至七月期間進行,對象為居住澳門的居民。調查得到澳門廿三個地區組織及社會服務機構支持,共收集近一千五百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澳門十八至三十四歲居民中至重度憂鬱症風險有百分之三十五點九,三十四歲以上居民爲百分之十九點四。焦慮症也觀察到類似結果,年輕組和三十四歲以上組的風險分別為百分之二十五點二和百分之十四點九。 多不尋求專業協助 然而,超過一半受訪者在感到沮喪或焦慮時,無意尋求專業人士協助。多數原因是認為自己有能力應付和生活忙碌,亦有受訪者認為服務費用昂貴和不想面對而無意求助。大部分受訪者傾向尋求朋友和家人幫助,其次才為臨床心理學家和輔導員,社工排第四。壓力來源主要與工作相關的壓力,其次是家庭和財務。 設計適合青年服務 研究團隊指出,結果反映澳門年輕人的精神健康風險較年長居民更高,故年輕人應是精神健康促進的重點目標族群。建議政府在《健康澳門藍圖》框架下,以“預防優先”為目標,針對年輕人設計適合的服務,例如網上輔導和自學課程,或設立VR情緒體驗館和精神健康資源站,利用科技推廣精神健康。 增強精神健康素養 同時,因應朋友和家人作為第一求助對象,應加強公衆精神健康的素養和基本支援,如鼓勵公眾參加社福機構舉辦的“精神健康急救課程”,不僅能幫助個人更好地應對自身的情緒困擾,還能使他們在面對他人困難時,懂得及早識別和提供有效支持。同時可考慮推出類似每五年一次的調查,持續監測澳門居民的精神健康狀況,作為人口健康評估的一部分。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