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鑄山煮海





戶外閱讀—隨意、 隨緣,隨之歡喜。

    鑄山煮海



    走出去,看不一樣

    的風景,是我們旅遊的目的。每到一地,人們最先看到的是有別於自家風景的在地的個性美。韓國行,我更多地看到個性之外,中韓兩國文化相互交融的共性,有彼此的倒影在其中。從首爾景福宮的佈局到深受儒家文化影響的日常禮儀;從飲食文化到食肆咖啡館裡的漢字書法條幅,都能讓人產生親切的共鳴。



    韓    風

    年輕人聚集的地方,必然是潮流的一個風向標。

    周五之夜,首爾弘(益)大(學)文化街區的不夜天模式:一天始於正午,甦醒於日落之後。年輕人的玩法是先在餐廳吃晚飯,之後啟動“二茬兒”模式——去酒吧。能進入酒吧者年齡在十八到三十歲間,這是年輕的特權。

    儘管不再年輕,卻無礙我們在年輕人的地盤消遣。

    吃着烤肉,話題聊到這些年遍吹的“韓風”。想起BLACKPINK(女子唱跳)組合去年來澳門演出,澳門人開玩笑說求得門票是年度頂級難度之事。融入歐美流行音樂元素、現代節奏藍調、流行電音和嘻哈音樂等元素的K-POP(韓國流行音樂)何時開始成為世界年輕人的心頭好?遭遇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世界金融風暴重創後,韓國舉全國之力推動文化產業,置死地而後生,影視、K-POP崛起,成為韓國連接世界的文化。沒有哪一種成功是偶然的,成功也不是輕而易舉的。K-POP是先建立在民族傳統的基礎上,之後才有跨文化的交流、融合。

    最近網上流行的一段視頻,是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院長姜鐵紅在排練場上和年輕人跳起蒙古族舞蹈《奔騰》,雖然身材發福了,但功力猶存。姜院長舞姿的靈動與剛勁,被網友形容為“鐵漢柔情”。網友也驚訝於朝鮮族的姜鐵紅,能把蒙古族舞蹈跳得神形兼備、出神入化。我認為姜鐵紅這段話,是對文化融合的高度理解:

    “不僅如此,創作這個舞蹈作品的馬躍老師是回族。我覺得各族人民應該互相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生活等,才能真正做到交往、交流、交融。”

    國度之間、民族之間,互相觀察、了解,看見彼此,才是文化交流的真諦。

    近十年,我到過韓國三、四次,或旅遊,或公幹。去看過伊朗設計師扎哈 · 哈迪德的作品——首爾東大門設計廣場、也走過傳統文化氛圍的歷史街區——北村韓屋村。後者保留了大量傳統韓式建築群,有民居住;也有部分被改建的空間用於咖啡館、藝術館、文創店等。這次我向當地朋友打聽這個北村韓屋村,說仍然是遊人喜歡去逛的地方。很是難得。見過太多鬧哄哄之下弄出來的文創街區,過度同質化導致不長時間後,便落得冷清清的景象。北村韓屋村靠近景福宮、青瓦台,首爾旅遊局更是在這周邊形成多條旅遊線路。

    對比前幾次,此次最強烈的感受是這個國家發達的視覺工業。無處不在的屏幕,商廈樓宇外牆、高鐵上、候機大樓內,裸眼3D屛不罕見,有技術支撐、有內容、有創意、更有想像力。除影視外,視覺工業目前被廣泛應用於科創、設計、出版、展覽、短視頻等領域,成為產業基礎。

    韓    食

    冷麵是我最早知道的韓國食品。

    三十多年前,澳門士多紐拜斯馬路上有一家韓國餐廳,爸喜歡在周日晚上帶我們光顧。冷麵是每次必點的食品。現在想來,它可能是當時餐廳的低價菜品。盛冷麵的器皿很特別,是一個大號的黃銅盤子,頗具儀式感。生活中的儀式感,是豐盈內心、消弭與現實的差距。自此,“黃銅盤子”成了我們口中這家餐廳冷麵的代號。“黃銅”材質是韓國人珍視的食具。韓國在日治時代被強徵銅器,才有了後來的鋁、再後來的不鏽鋼餐具進入市場。

    韓國飲食文化的流變,在追本溯源上已很難拎出何謂“傳統”與“正宗”來。流行的說法是宮中飲食才是傳統,但近百年的變遷,使韓國料理有很大的改變,比如啤酒、炸雞,是典型的外來文化。而韓國牛肉也是在一九一○年以後的日治時期才逐漸起步,由此改變了過往牛在韓國的農耕用途。

    當地友人選了位於明洞窄巷內的傳統餐廳為我們接風,讓我見識了逐道菜上桌、擺盤的傳統宮廷菜的吃法。當吃到已經數不清第幾道菜時,我們感覺應該快接近尾聲了,朋友卻說還有主菜,牛肉和魚。吃牛肉的時候包着生菜葉或蘇子葉,加泡菜、或辣醬、甚至米飯,肉的香嫩、菜葉的清甜和泡菜的辛辣,重重疊疊,在豐富着味蕾。而當魚上桌時,我驚歎道:“是魚鯗啊!”朋友介紹,這是皇帝夏天吃的食物,配冷綠茶泡飯。而這確實又是讓味蕾感受連綿不斷驚喜的一道菜:魚——鹹中帶鮮、白飯——稻米的香味、冷綠茶——清爽回甘。

    愛吃牛肉的兒子好奇,皇帝不喜歡吃肉嗎?在高大壯實的他看來,天底下最美味者莫過於肉!

    可是,以愛吃魚著稱的王者也有啊,春秋時代吳國那個叫姬僚的就愛吃魚,被刺客專諸看透,用一條烤魚設下美食陷阱,魚裡藏着大名鼎鼎的魚腸。魚端上來,也不知姬僚有沒有吃上一口,反正他的生命就結束在了專諸那一刃上。死在自己所愛的美食上,虧不虧呢?刺客專諸背後的指使人是吳國公子姬光,和姬僚是堂兄弟。他繼承了姬僚的王位,就是吳王闔閭。姬光也愛吃魚,但他覺得魚乾比新鮮的魚好吃,還在“美”字下面加了“魚”字,獨創出“鯗”字——專指剖開晾乾風乾的魚,後來引申到醃臘的食物,如《紅樓夢》裡著名的“茄鯗”。京劇有劇目《刺王僚》,演的就是這個故事。姬僚的“列國之中干戈厚”,是我非常喜歡的花臉唱段。有點扯遠了!

    自由行的好處,不必囿於旅行團的行程及大眾餐飲的安排。幾天來吃過的醬油蟹、釜山的河豚和龍蝦色的獨島蝦,改變了我對韓國料理的單調印象。並非世界單調,而是井中觀天的故事每天都在重複發生。一不留神,我們就坐到了井裡,用自己那一小方天空的經驗去對一切下結論。

    五味遍嘗,我就更不知道這世上還有多少無法想像的味道。

    坐在首爾一家幾近家庭式的餐廳裡喝覆盆子酒的那個雨夜,看到牆上掛的漢字書法作品,其中一幅是“鑄山煮海”,我喜歡這份吐納山河的氣勢。我們吃到了一種國寶級的魚,但遺憾無緣見到魚成為盤中餐前的全貌。據說牠長得其貌不揚,體大且扁,特點是生魚發酵,入口被形容為“氨水味”的濃郁直刺鼻腔。很多地方都有以重口味著稱的經典食品,如北京豆汁兒、滇川地區的折耳根、安徽的臭鱖魚、湖南江蘇上海都吃的臭豆腐等,各味其味,卻不乏愛它們的人,這大概也算得上飲食文化的共性了。

    讀    書

    首爾在每年四月的世界讀書日開始,推行為期半年的“戶外閱讀”(Out door library)。活動場地是市中心地帶圖書館前的草坪廣場,以及清溪川。

    每天在草坪廣場上放置的沙發座椅及雨傘,一律是時下流行的“多巴胺”色系。高明度的色彩碰撞,給人無比愉悅之感。那天行至此處已近黃昏,夕陽、微風。沙發上幾無空席,坐在其中的人,用最自在的姿勢捧着書本:躺着讀、坐着讀、斜倚着讀、對對雙雙手着手讀……眼前這些,實在是近幾天最好看的風景和最好看的人。

    不遠處,便是貫穿首爾市中心一條十一公里長的清溪川。它是城市更新項目的一部分,當局拆除此前高架公路的基礎設施,恢復了這條水道,在其上建立以行人為中心的走廊,將下沉式花園與地面上的清溪廣場連接。行人從繁忙的城市中心下來,在清淺的溪流旁坐下,岸邊有植物、花香,溪中有鯉魚,沿岸擺放座椅和小書架。溪邊讀書,一抬頭便也成了和對岸人互看的風景。此時有工作人員在每個讀書的座位邊放一盞精緻小燈,是為暗夜來臨而準備,我們的內心卻先被點亮了。

    韓風書籍的裝幀設計和用紙考究,一本三十二開本全彩印刷的書售價在一百港元上下。戶外圖書館的小型流動圖書車、卡通造型的小書架上有繪本、詩集、短文隨筆集。人們隨取隨讀,無須登記。

    我問當地朋友,這些沒有人看管的書,不擔心有人拿走嗎?他們搖搖頭,說不會的。我想也是,讀書、做人、明理,不取無義之財。如果真遇上“竊書不算偷”的,也是愛書之人吧!

    當地這項已連續做了三年的閱讀推廣活動,令我對首爾的好感度大幅提升。戶外閱讀——隨意、隨緣,隨之歡喜。城市形象的建立,不能沒有文化在其中;而文化的背後,一定是人。



    穆欣欣



2

鮮花
25

握手
11

雷人
5

路過
3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