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地圖上的澳門(七)



崗頂劇院舊照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約一八九〇年的南灣街西段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一八八九年赫托澳門半島平面圖 (圖片來源:澳門記憶)

    一五九八到一九五三年



    地圖上的澳門(七)



    今期繼續介紹一八八九年赫托澳門半島平面圖。經過望廈村和龍田村,我們可以見到如今的二龍喉公園、得勝花園和華士古達嘉馬花園等園林。先回顧一下,本專欄於去年十二月五日曾介紹一條馬路,並提到此圖,那就是名字最早正式出現於一九〇五年的《澳門市公共街道名冊》(該書於一九〇六年出版)的羅利老馬路,現在再看相關區域,是不是與今日的路線走向十分相似?



    順着今天的水坑尾街,經過舊西洋墳場、瘋堂和聖辣非醫院等建築,來到聖方濟各炮台,即加思欄炮台。再向若憲山一看,你就可以見到仁伯爵綜合醫院。但是,不要忘了這附近還有兩個炮台,一個是聖若昂炮台(F.de São João),一個是雀仔園炮台(F.de São Jerónimo)。

    再看西邊。渡過蓮溪,見到“Patane”的字樣,這就是如今沙梨頭附近的區域。在此圖中,鏡湖醫院被標注為“Hospital China”。再向南走,經過大三巴牌坊、大炮台等地。穿過橫街窄巷,來到議事亭前地,並沒有我們熟悉的新馬路,因為新馬路要等到二十世紀初才開闢。進入今天的風順堂區,東方斜巷皩的陡峭讓人印象深刻。好不容易爬上了磨盤山,見到崗頂劇院和聖奧斯定堂,通過劇院斜巷進入龍嵩正街,最終到達媽閣廟。

    大家知道“Fort.za de N.S.ado Bomparto”是什麼建築嗎?這就是一直都在提到的燒灰爐炮台。從南灣的角度來看,燒灰爐和加思欄這兩個地方就像是一雙手臂,守護着重要的南灣。正因如此,澳葡當局設立了這兩個炮台,用來保衛澳門的重要經濟區域。而青洲當時已經建成了水泥廠(Fabrica de Cimento)。

    此圖對當時澳門半島的街道、村莊和建築描繪得十分仔細,為我們研究十九世紀末的澳門社會生活情況提供了大量準確的資料。



    澳門歷史教育學會 黎嘉謙



84

鮮花
6

握手
58

雷人
58

路過
4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