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社會民生促進會會長/市政署市政諮詢委員陳溥森和澳門地區發展促進會會長陳德勝關注大型節慶活動人流管理,預防意外發生。 廿九日晚上,韓國首爾龍山區棃泰院舉辦萬聖節派對活動,初步統計,造成一百五十一人死亡,八十二人受傷,其中還包括中國公民,再一次向全球敲響舉辦大型節慶活動必須一絲不苟做好公眾安全的警鐘! 在疫情反覆肆虐下,近三年來人們的社會交際行為受到眾多限制,群體性的喜慶活動聯歡更近乎完全停止,現時隨著防疫政策處理手法逐漸成熟,防疫措施轉向放寬,人們壓抑的心緒被不斷釋放,世界各地蓄勢待發紛紛重啟迎客大門,以加速旅遊的復甦,這可理解,也應支持。澳門不甘後人。近期也先後舉辦了葡韻嘉年華和萬聖節之夜等系列活動。接下來,還會有大賽車、美食節、光影節(幻彩耀濠江)等大型活動,以及慶回歸、聖誕節、迎新年等節慶盛事。凡此等等無一不涉及群體性的大型聚集,就絕不能忽視環境安全、人流疏導、疫情防控、交通管理等問題。事實上,大量人群聚集發生人員互踩死亡事件亦並非首次,一九八七年上海陸家嘴輪渡碼頭、一九九三年香港蘭桂芳迎新年倒數,都發生過逾幾拾人死亡的事件,往事記憶猶新。當局和活動主辦方千萬不能心抱僥倖掉以輕心,鑄成大錯。隨著「四省一市」恢復赴澳旅行團和電子簽注,意味本澳旅遊業開始走向復甦,來澳參與節慶活動的人員必定增加,有關方面應協調和統籌各方確立指揮機構,未雨綢繆制定各項活動進場退場辦法、公交車輛配套導流措施等可行方案和應急預案及搶救辦法,以防患於未然。 陳德勝認為:在疫情下,澳門與珠海兩地政府為保障市民利益做了大量的工作,值得肯定。但關閘的出入境人流管制和疏導狀況始終不盡人意,其實只要肯花心思,情況是可以改善的,但因沒有改進而備受坊間詬病。拱北口岸一朝一晚始終出現擁擠和堵塞,人們摩肩擦背擠在有限的空間內,並受圍欄限制,不僅增大疫情傳播的風險,而且潛在多種隱患,萬一場內發生停電、火警、人群打鬥等意外,爭先恐後的逃離都容易引發人踩人事件,最終後果仍然是由政府和市民共同「埋單」。希兩地政府共同吸取梨泰院事故教訓,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從善如流進一步做好拱北口岸的客流管理工作,建設祥和平安口岸。◇
|
請發表評論